江苏人花式应援苏超
江苏人的足球应援,从来不是简单的呐喊助威,而是一场带着蟹黄汤包香气的文化脱口秀。在苏超联赛的看台上,十三座城市用方言梗、美食战和非遗秀,把绿茵场变成了流动的江苏文化图鉴。
江苏人的足球应援,从来不是简单的呐喊助威,而是一场带着蟹黄汤包香气的文化脱口秀。在苏超联赛的看台上,十三座城市用方言梗、美食战和非遗秀,把绿茵场变成了流动的江苏文化图鉴。
一场被戏称“苏超”的省级业余足球联赛突然爆火,10 块钱的门票被炒到 500 块,放票三次全部秒光,场场爆满的上座率直接碾压中甲、直逼中超。
首届联赛由省体育局与各设区市政府联合主办,各设区市体育局、省足协和省体育产业集团共同承办。联赛构建了“政府主导+赛区协同+联赛运营”的立体组织架构,由江苏13个设区市分别组建1支代表队,球队以城市命名,队员不局限于现役职业球员,还有高校球员、业余爱好者等。
单场比赛能吸引一两万人,可不是什么赛事都能轻易做得到的,数据不会说谎。前两轮场均8798名观众的数据已足够惊艳,第三轮直接飙升至场均万人。南京五台山体育场1.6万张球票3次售罄,徐州奥体中心涌入2.2万名观众,连中甲球队都眼红:“我们主场都没这人气!”线上直播
从5月份苏超开赛以来,这个以江苏省各个城市为参赛城市一起举办的赛事,在国内愈演愈烈。网上的梗如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真南哥”之争、盐水鸭VS水蜜桃、常州输剩|州等等,让这个赛事迅速火爆全国。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去年也是通过网络传播火爆全国的贵州“村超”。
众所周知江苏是个散装省份,十三个地级市谁也不服谁。“苏大强”之所以为“苏大强”,源自个个骨子里那种永不服输的狠劲儿。
万名球迷的呐喊声几乎掀翻屋顶,场上宿迁队与徐州队的对抗进入白热化。这场比赛被网友戏称为“楚汉德比”——徐州是刘邦故里,宿迁是项羽家乡,两千年前的楚汉之争在绿茵场上重现。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当这句标语出现在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看台上时,现场爆发出一片哄笑和欢呼。这个被网友戏称为“苏超”的省级联赛,只用了一个月就炸翻全网。
“苏超” 的超高关注度通过数据可见一斑。开赛三轮,累计吸引超18万名球迷现场观赛。第三轮比赛场均观众达15025人,较首轮翻倍,远超今年中甲联赛场均6467人的规模。其中,徐州、盐城主场单场观众突破2万人。线上热度同样惊人。话题#江苏城市足球联赛 在社交平台播
这个夏天,江苏十三个地级市在绿茵场上,掀起了一场名为“苏超”的足球风暴。当“南京盐水鸭”与“无锡水蜜桃”在球场“厮杀”,当“淮安陈醋”与“镇江香醋”宣称要对对方“单方面禁运”,当常州乌龙球登上热搜,这场被戏称为“江苏人自己的世界杯”的业余联赛,以其独特的打开方
组成“苏超”的13支队伍,既有职业球员,也有个体工商户、大学生和高中生等业余球员,主打一个“你行你上”。他们的水平与中甲、中超等职业球队相比差距明显,但依然在激烈对抗中表现出了高水平。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等!重来!“友谊第一,比赛第十四!”不对!再来!“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被球迷称为“苏超”的足球联赛近日火出了圈“苏超”何以引发全网热潮?何为“苏超”?江苏省首届城市足球联赛由江苏省体育局与江苏省各设区市政府联合主办江苏13个设区市各派
在已经结束的三轮比赛中,江苏13支球队之间的对抗,从场内到场外都贡献了众多名梗、名场面,宿迁VS徐州的“楚汉之争”,球迷PK“谁是南哥”,甚至有官方媒体下场评论“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但可以看出,足球赛场上记分牌的你追我赶只是表,地域竞争中,每一个进取的江
一张原价10元的门票,在二手平台被标价500元,半小时内成交;南京五台山体育场首批3000张门票开售60秒告罄。这不是欧冠决赛,而是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现场,网友口中的“苏超”。北京时间6月1日,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三轮结束所有场次争夺,最终南通队3连胜积9分继
端午假期,“苏超”第三轮比赛在江苏多地举行,几乎场场爆满。南京对阵无锡的一场比赛,是“苏超”第三轮的最后一场比赛,现场吸引了15000余名球迷进场观赛,还有不少小朋友打着雨伞、披着雨衣跟随爸妈来看球。
谁能料到2025年的初夏江苏“十三太保”百家争鸣掀起的话题热度盖过了收官季的欧洲各大顶级联赛“德比系数”更是呈现碾压之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等!重来!“友谊第一,比赛第十四!”不对!再来!“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被球迷称为“苏超”的足球联赛近日火出了圈
我注意到,有意见领袖呼吁苏超“讲段子勿忘踢足球”,强调“回归比赛本身”,聚焦竞技内容,淡化内涵段子。这显然是外行话,不玩梗那还聊个“球”啊。就中国足球那点可怜的含金量,真要扒拉检视技战术水准,那就跟在乞丐豁口碗里解析食物营养配比成分表没什么区别。
前两天,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迎来了焦点之战,南京队VS无锡队。尽管从联赛积分榜来看,两队排名差距较大,但这可是“赌上地方美食”的一场比赛——赛前球迷们的共识是如果南京赢了,那无锡水蜜桃得蘸盐,如果无锡赢了,那南京盐水鸭得加糖。
我注意到,有意见领袖呼吁苏超“讲段子勿忘踢足球”,强调“回归比赛本身”,聚焦竞技内容,淡化内涵段子。这显然是外行话,不玩梗那还聊个“球”啊。就中国足球那点可怜的含金量,真要扒拉检视技战术水准,那就跟在乞丐豁口碗里解析食物营养配比成分表没什么区别。
以城市命名的联赛,打破了准入的边界,组成“苏超”的13支队伍,既有职业球员,也有个体工商户、大学生和高中生等业余球员,主打一个“你行你上”,他们的水平与中甲、中超等职业球队相比差距明显,但依然在激烈对抗中表现出了最高水平。